关于做好马桶、过滤器漏水自查工作的温馨提示
您好!生活中经常出现马桶、过滤器失灵现象,为了让住户避免浪费水和影响正常使用。在此小管温馨提示您经常检查:
一、“看、听、试”查漏法
1、看:①打开马桶、过滤器抽水的盖子,观察水箱内部在满水状态下,水位处在什么水平线上,如果水箱内部水量已满,但水箱仍在进水的状态下可判断马桶、过滤器漏水;
②抽水马桶的水箱外面有一个不锈钢软管借口,可检查此接口是否拧紧,松口的接口会导致水箱漏水;
③仔细检测水箱、过滤器本身是否有裂痕。水箱在外力撞击的情况下,会出现开裂的情况,也会因此出现马桶漏水;
2、听:听马桶内是否有明显的滴水声,如有则可断定抽水马桶漏水;
3、试:在抽水马桶内滴入红墨水,搅匀后看马桶出水处有无红色水流出,如有则说明马桶漏水。
建议长时间不住或者超过一个星期,可以关闭角阀,或者联系小管关闭水总闸,如需帮助可以联系24小时服务电话0759-8199188或者小麦管家[玫瑰],您的5分满意是我无限动力[爱心]。
降血糖验方
【降血糖验方】一剂药量:北芪50克,麦冬20克,葛根20克,灵芝15克,铁皮石斛15克。把上面五味药清洗一下,放三至四碗水煲沸后用中小火再煮15至20分钟,上午先倒一半(大约1碗多)凉温后喝完,大约1小时后再倒剩下的凉温后喝完。下午再加水煲第二次继续服用,煲法、吃法同上午。野生铁皮石斛比较贵,也可以找出石斛药渣嚼烂吞吃。先买10剂,前五剂隔一天煲1剂,剩下五剂可以隔二天煲1剂。测量一下血糖值,如果有效果可以再买10至20剂,每隔二天煲1剂继续服用。如果血糖基本正常(空腹测血糖值大约在9左右),可以继续买,隔三天煲1剂服用。2至3个月后,如果血糖值常常在6左右,说明血糖已控制,基本稳定。为了防止血糖反弹升高,以后可以隔一个星期或两个星期又煲1剂服用。以后常常测量,观察血糖值,灵活安排服用。
糖尿病控制血糖的7个经验,建议收藏
雷州各镇的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(纪家篇)
纪家镇始建于明崇祯十三年(1640)。解放初期,纪家镇境域为遂溪县第十区。1956年,划归海康县。1957年,分为纪家、公益、恬神三乡。1958年,属雷北县跃进公社。1961年,属纪家区,下辖曲港、纪家、包金、公益4个人民公社。1963年3月,改称为纪家公社。1984年,改称为纪家区。1987年4月,改称为纪家镇。
纪家镇下辖2个社区,即镇中社区、纪家糖厂社区;28个村委会,分别为坡门、公益、双石、林西、双水、莫宅、南塘、曲溪、盐灶仔、豪郎、上郎、纪家、潭杰、文园、锦盘、先锋、北仔、包金、官长、周家、曲港、后坑、迈特、海联、吴宅、恬神、沙口、罗灵。
雷州各镇的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(乌石篇)
据2005年版《海康县志》记载,乌石港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),因当地遍生岩石,故称黑石。明崇祯三年(1630),取黑之义为乌,故册封为乌石埠。清嘉庆十五年(1810),正式使用乌石港之名。民国元年(1912年),建立乌石镇公所。1953年,设立乌石镇。1954年,为海康县第十二区。1957年,改称为乌石乡。1958年,改称为乌石镇。1961年,再改为乌石区,辖乌石、覃斗、英楠、潭板、嘉山5个公社。1963年,改设为乌石公社。1964年,改称为乌石镇。1968年,改称为乌石公社。1983年,再改为乌石镇。1996年,房参镇并入乌石镇。
雷州市乌石镇下辖3个社区和25个行政村,社区分别是镇江社区、镇海社区、雷州盐场社区,行政村有陈宅村、铺仔村、湖仔村、泗寮村、丰南村、潭元村、房参村、岭峰村、平步村、乌石村、文堂村、岭下村、新沟村、那灵村、伴侣村、那澳村、塘东村、向党村、潭板村、潭朗村、三教村、那毛村、港彩村、镇南渔业村、镇西渔业村。
雷州各镇的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(企水篇)
企水镇,建制于明代。清乾隆至嘉庆,企水港开发已初具规模。企水港后靠山前临海,前面的港湾是泻湖型的港湾,面积大水位深,涨落潮时海水纳吐量大,水流湍急,名叫急水湾,故清朝之前企水港称急水埠,行政隶属雷州府武朗社第六都。民国时期更名企水港,属武朗社土亩乡。民国二十七年(1938),设立企水乡。1949年12月,属海康县第五区。1954年,改属海康县第十一区。1957年4月撤区并乡,改称企水乡。1958年,属雷北县跃进公社。1959年,属雷北县英雄公社。1961年3月,属唐家区,改称企水公社。1979年,企水公社分企水、海田2个公社。1984年,改称为企水镇。
企水镇下辖1个社区和20个行政村,社区为企水社区,行政村分别是望楼村、英楼村、臧家村、塘头村、边巷村、陈家村、田头村、田园村、博袍村、北联村、海田村、洪排村、赏村、乌黎村、沙尾洋村、海角村、外田村、西坡村、渔业村、农业村。
雷州各镇的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(覃斗篇)
覃斗镇始建于清光绪元年(1875)得名。民国36年(1947)6月,属中共南区。1953年,划归海康县第九区。1957年,设覃斗乡。1958年,属雷南县东方红公社。1961年,属乌石区,称覃斗公社。1963年,独立为覃斗公社。1984年3月,改称为覃斗区公所。1987年4月,又改为覃斗乡。1988年,改称为覃斗镇。
雷州市覃斗镇下辖1个社区和19个行政村,社区为覃斗社区,行政村分别是讨泗村、六高村、凌新村、英岭村、海边村、后洪村、卜立村、塘边村、铺前村、迈克村、那金村、山尾村、流沙村、下海村、头和村、英楠村、提交村、东港村、西岸村。
雷州各镇的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(北和篇)
北和镇始建于南宋末年,原为北和营。北和镇原名“北河”,为溪河北域之意。明朝万历年间改为“北和”,“河”与“和”为同音,“和”是和睦相处的意思。清康熙元年(1662年)迁往北和圩。解放初期,属于海康县第四区。1957年3月,分为北和、康港、交寮三乡,11月又并为北和乡。1958年,属雷南县卫星公社。1961年,废公社置北和区。1966年,改称北和公社。1984年,改称为北和区。1987年4月,改称为北和镇。
雷州北和镇下辖北和、康港、北糖等3个居委会和北和、鹅感、标角、调逻、博怀、格内、新家、洋家、高蓬、斗六、红屋、北样、金竹、英兜、交寮、和家、贤洋、调和、那胆、调罗、潭葛、康村、吴蓬、境庄、刘张、徐黄、南边黄、盐庭等28个村委会。
雷州各镇的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(南兴篇)
南兴镇始建于嘉庆二十五年(1820)。南兴取意为“置古雷州城之南,众望其兴也”。民国时期称为南兴区公所解放初期,属海康县第二区。1957年,分南兴、东林两乡。1958年,属雷南县先锋公社。1961年,分出属南兴区;后又析出成立南兴公社。1984年,改称为南兴区。1987年4月,改称为南兴镇。
南兴镇下辖 1 个社区和 33 个村委会,社区为南兴社区,村委会包括东仓、东吴、东岳、东市、东村、东林、南渡、善排、塘头、夏初、外园、宋村、山内、山尾、平兰、新村、梅田、步月、深田、清坭、港东、港西、田东、芝园、花桥、荇州、草洋、袁新、高朗、高田、麻参、麻廉等。